零下五十度,你敢在外面站几分钟?今冬的寒潮,比去年更狠,直接刷新了中国新世纪的低温纪录。1月21日,黑龙江漠河气温跌破-50.6度;同期,连北极村、呼中也都冻成“冰壳子”。这样的大冷天并不仅仅是东北的专利,全国多地都将被波及。面对来势汹汹的极端冷空气,咱们普通人该如何温暖过年?难道这个春节,注定要在抖三抖中度过?问题远不止于保暖——如此极端的天气,会不会带来更深刻的影响?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一边是气象学者手里的冷冰冰数据,一边是咱老百姓屋里嗡嗡作响的电暖气。有人说,这波北极涡旋只是正常的气候波动,每隔几年都会碰到,但也有人皱着眉头:为啥今年比往年更冷,冷得都“破纪录”了?想想看,大兴安岭的漠河,今年一月一口气跌破零下五十度,已经快赶上北极圈里那些北欧小镇了。而且,新一轮寒潮竟然选择在春节期间来凑热闹,这让不少归乡的人措手不及。有人欢喜:这气温一下,年味儿足了,东北冰雪游玩生意看涨;有人哆嗦: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出门,直接就成了“冰雕侠”,谁还敢出门?
这还没完,这场冷空气的主力部队还在“路上”。黑龙江的极寒刚刚开始,接下来——别着急,后面还有更刺激的数据,等寒潮南下,华北、江浙、甚至广东、海南都得“裹成熊”过春节。如此幅员辽阔的冷空气,真是“冷到骨子里”,能让南方小伙伴也体验一把北国风光。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天大的风暴?为啥偏偏赶上中国人过大年?谜底后面揭晓。
最早感受到寒意的,当然还是黑龙江大兴安岭那帮硬骨头。1月20日,漠河的温度直接刷爆了各大新闻——零下五十度,这是什么概念?大部分手机一开机就罢工,开水倒出来能结冰,鼻涕一出门就结成“冰锥”。“冷得忘了自己姓啥。”当地居民调侃。接着,呼中、北极村接连刷新纪录,达到了零下49.8度。家家户户裹被子、点炭火,连狗都懒得出窝。
不过,这场冷气的风暴并没有止步于三九天的东北。“冷空气这东西,不认字也不管过节。”有路人这样调侃。22日之后,冷空气快速南下,北京紧接着要迎来-13度的低温,南方的江浙沪、福建、广东,甚至热带海南,都不得不把夏天的衣服收起来。南通-7度、宁波-6度、福州3度,潮州5度,海南三亚也要降温10度,这让不少南方老人冻得直喊“受不了”。与此同时,互联网热搜里关于“冷得关不住窗”“电费冲上天”的讨论此起彼伏,快递和外卖行业也迎来罕见的“早高峰”,因为大家都更愿意宅在家。
可有人觉得,“冻冻都习惯了,东北人过年哪一次不冷?”但气象专家却提醒:这并不是普通的冷。东西伯利亚今冬已罕见跌破-62.7度,国内冷高压一度攀升1080百帕,不仅刷新了新世纪纪录,还是半个多世纪的超级冷气团。这可不是简单的“过春节冷一冷”的节奏。大气环流的小动作,才是气候大剧的幕后推手。老外看了也直呼,原来中国的“冰雪奇缘”,远不止哈尔滨冰灯那么简单。
好像大家都做好准备了:东北人笑着拿出了最厚的大棉袄,南方人点起电热毯,城市的供暖热气腾腾,街头巷尾满是厚衣服包裹下的小胖墩。各种网友段子满天飞:“东北孩子出门走三步,冻成考拉挂电线。” “南方人靠一身毅力撑下去。”乍一看,一切安然无恙,春节假期无非比往年更冷点,没什么了不得的事。
可是,表面的平静下面,实际上麻烦还没有走远。反对的声音悄然冒头,有人担心冷空气会影响春运安全——冰雪路面,飞机、火车延误又多又久。更让人焦虑的是,不少设施老旧的小区和农村,会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低温而出现供暖“掉链子”?更不用说南方不少地方根本没搞集中供暖,冷起来真的只能靠“小太阳”或者“空调不停机”,电力负荷一下就拉满。有人质疑,政府的应急方案真的充足么?
来自南方的反对声音也不小。“北方冷,南方湿,更受不了!”有人边发抖边吐槽。南方的旧式房子通风好又加上湿气重,取暖靠抖,而年年冻出新花样的南方网友,这会又要轮流上热搜。种种焦虑和不安,在这个春节的寒夜里逐渐升温。人们都在后背问号:极寒之下,真正的麻烦会不会正在“酝酿”?
事情的进展比谁都想得更快。就在大家以为再怎么冷也不过如此的时候,大年初二的剧本又来了个大反转。原本大家以为寒潮最多冰雪成灾,北方下雪、南方湿冷,大不了多盖几床被子,但结果却是:这波寒潮不仅范围大,还特别“干净利落”。大伙都等着南方下雪好拍照发朋友圈,结果暖湿气流跟脚底抹了油——提前跑路,跟冷空气没在一个“点”碰头。结果呢?南方这边“冷得发抖”,雪却在北方下得稀里哗啦,南方湿漉漉,中部则只有点冷雨;广东、福建千里难寻积雪踪。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渤海湾又杀了个回马枪——在那里一拐弯,东西气流对冲,天津、北京、河北山区溜达出了一阵小雪花。山东则“中头彩”,冷流雪大范围飘下,青岛、济南难得一见的雪景刷屏网络,成了大家春节期间最羡慕的打卡地。而整个故事的高潮还没过,等大年初四寒潮渐歇,又一股冷空气马不停蹄,初五继续南下。春节假期,彻底被“冷气袭人”盖章认证。
而这个结果,恰恰和气象专家们的预测小有出入。之前大家以为会有几天“湿雪齐降”,南北共赏,但气候的剧本总是“出乎意料”。说好的“年年有余”,结果大伙多半只剩下一身鸡皮疙瘩和朋友圈里的雪景照。从大兴安岭到海南岛,不同地方的冷法各有千秋,正好让全中国人民体验一把“全球变冷戏码”。
转眼,大年初四,好像寒潮已经走到终点:新闻播报里说极寒结束,气象部门预警解除,大家总算能松一口气。很多人以为,低温过去,这个春节总算能踏实团聚,享受热闹和温情。
可惜故事往往未完待续,新的危机正悄悄埋伏在平静表象下。气温虽升,冷空气又在北方悄悄集结,大年初五还要“二次”下南方。刚缓过神来的市民又得重新打开电暖气,囤积棉衣。南方热城市比如广州、福州,刚准备脱下秋裤,第二天又得重新“武装”。
供电负荷激增,“电荒”隐忧若隐若现,部分城市的小区偶有跳闸断电。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在这反复急降温中身体吃不消,不少诊所医院急诊人数暴涨。快递、外卖小哥继续在寒风里穿梭,新年红包没捂热,已经被冷风吹跑。社会管理部门压力山大:抗寒抢修、电力调度、低温物资储备,哪一项都挺棘手。
一整个春节闹下来,说句大实话,光靠厚衣服和电暖气,真没法熬得过这样的极寒。咱们总说北方冷惯了、南方习惯湿冷,有些人还自夸抗冻其实是“金刚不坏之身”,可事实真有这么乐观么?这次全国冻得人心惶惶,电力超负荷,公共安全压力山大,有人呼唤科技救场,有人吐槽公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家都说政府应急能力扎实,可一遇见突发极寒,一大半人还是“家里唱凉凉”。
就算说“冰雪就是年味儿”,也架不住南北温差的大鸿沟。北方集中供暖很体面,南方靠电费顶天立地。电荒、感冒、出行难,这些现实问题谁解决?说得好听一点是全民过节,说得直白点,有多少家庭是真正温暖健康过年,恐怕没人愿意细算。数据破纪录是气象台的事,老百姓只关心家里狗会不会冻出霜花。看上去都是欢乐过年,背地里全社会都在跟极寒打“持久战”。如果还互相安慰“天冷正好宅家陪家人”,那可真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愿大家新年快乐——其实最大的愿望就是少点极寒!
东南配资-加杠杆软件-配资股网-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