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上班不足一年,陈明月已经成了企业的“明星员工”。7月、8月她的计件工资连续突破7000元。家门口上班也能拿到高工资,这是陈明月没有想到的。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蟠桃街道的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是由东西部协作平台引进的帮扶企业。“原料从广东拉过来,半成品从这里再拉回去,就是为了让当地群众稳就业、能增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羊厚昌介绍说,公司自2021年投产以来,积极响应就业协作政策,已累计解决当地群众就业300余人次,每年发放员工薪酬逾180万元。
望谟县群众在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就业。唐波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广东省惠东县与贵州省望谟县携手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积极对接东部劳务市场、搭建服务平台、落实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有效拓宽了望谟县群众的就业渠道,提升了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底气,实现了稳岗就业增收的目标。
展开剩余85%据统计,望谟县每年务工群众8万人以上,今年达8.6万余人。在东西部劳务协作政策扶持下,务工群众收入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劳务协作政策充满了感激之情。
千方百计拓市场 群众就业方向明
地处麻山腹地的望谟县,少数民族占到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这里一度交通不便、土地石漠化严重、产业基础薄弱。近些年来,务工就业成为当地群众稳脱贫稳增收的主要渠道。但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等原因,群众强烈的务工意愿与市场用工需求匹配度不高。
好花要开在路坎边,好政策要落到心坎上。“让每一个有务工意愿的群众都有岗位、有收入”成为东西部协作惠东工作小组的首要任务,通过积极对接联系东部劳务市场和优质企业,不断拓宽群众的就业渠道,帮助群众明确就业方向,并积极支持望谟县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
望谟县群众在惠州市企业就业。唐波 摄
惠东工作小组深入东部城市,与东莞电子科技公司、深圳服装制造企业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就业合作关系,并根据望谟县务工群众实际提供了涵盖电子、服装、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就业岗位,满足了望谟县务工群众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工作小组还定期组织招聘会,邀请东部企业到望谟县开展就业宣传和现场招聘,让务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东部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岗位要求。
为确保劳务输出的有序进行,惠东工作小组与望谟县携手制定了详细的劳务输出计划,并与望谟县人社部门紧密合作,帮助务工群众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根据东部企业的用工需求,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就业岗位;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加强务工群众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适应东部企业的用工要求,提升他们的岗位匹配度和就业竞争力。
蟠桃街道平郎社区群众唐登进,就是通过惠东工作小组的劳务输出计划成功在浙江某家具厂就业的人员之一,他们夫妻俩同在该企业务工,月收入超1.6万元。他说:“以前我在家务农,收入微薄。现在通过劳务协作,我们夫妻俩不仅学到了技术,还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感谢党的好政策。”
用心用情建平台 他乡就业底气足
从乡村到城市,从山区到沿海,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一盏指路的灯、一座可供停靠的驿站。
为进一步提升务工群众的就业保障和服务水平,惠东县工作小组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支持望谟县在主要就业城市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同时以“标准化 数字化 便民化”为目标,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在150个村建立了就业综合服务站,为务工群众提供从家门口到车间的“一站式”服务。
在东部主要就业城市设立的劳务协作工作站,主要为务工群众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就业维权等服务,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如临时住宿、就医、子女入学等。在县内各村建立的就业综合服务站,主要为群众提供就业咨询、求职登记、宣传就业政策、发布用工信息、提供线上技能培训、有组织劳务输出等,切实将就业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仅今年春节期间,通过与对口帮扶地区联合开展“春风送岗”行动,精准推送岗位达5000余个。
培育“蜂王”带动更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唐波 摄
为提升群众就业自信,惠东工作小组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和东部企业,为务工群众提供了包括电子技术、鞋服制作、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培训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务工群众逐渐掌握了专业技能并成为熟练工人,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惠东工作小组还指导望谟县与东部城市的劳动监察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务工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一旦务工群众遇到劳资纠纷等问题,相关部门将及时介入,切实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
在失业救助方面,指导望谟县建立失业登记和救助制度,对因各种原因失业的务工群众进行登记和救助,积极提供再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帮助失业群众尽快重新找到工作。
去年5月,望谟县务工群众周忠豪因返乡处理家事失去了工作。6月中旬,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设立在惠东县的劳务协作工作站——惠东·望谟东西部协作服务中心,希望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安排周忠豪住进了服务中心的“农民工之家”,免费提供食宿并帮忙联系企业寻找合适岗位。两天后,周忠豪顺利入职位于惠东县大岭街道的一家企业。他感慨地说:“工作站就像我们的‘娘家’,有‘娘家’在,我们做事就有底气。”
创新设立“惠心补” 推动稳岗促增收
实现就业需要雪中送炭,稳定增收需要锦上添花。
惠东工作小组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以交通补贴、稳岗补贴、免费乘车等方式设立“惠心补”,激励务工群众稳岗就业增收。
在交通补贴方面,为前往东部城市就业满3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含脱贫不稳定户劳动力、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突发严重困难户劳动力)提供每年500元的交通补贴,仅此一项,每年有3万余人受益。同时按照惠州1500元、广东1000元、其他地区500元的标准,为稳岗3个月以上群众发放稳岗补贴。春节期间为务工群众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实现“出家门 上车门 进厂门”无缝衔接,每年1万余人受益。2021年以来,为入驻望谟县带动就业的帮扶企业发放就业奖补资金114万元,鼓励企业吸纳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00余人次。
一人有就业,全家有奔头。
在政策的激励下,群众更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就业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到东部城市就业务工,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来自望谟县王母街道平绕村的罗焕是东莞市佑高实业有限公司组装车间的老员工了,从一名“新手小白”到企业熟练工人,他的工资也在节节上涨。他开心地说:“外出务工有‘惠心补’兜底,让我们能够顺利返岗、更加安心地留在企业工作。现在我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孩子读书、老人生活也有保障,我相信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每年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扶持就业的份额不低于10%,就是要牢牢稳住就业这个基本盘。”望谟县人力和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廖基科介绍,采取“内外联动”的方式,根据群众就业需求实际,望谟县还与惠东工作小组紧密携手,聚焦县内重点企业、产业园用工需求,动态更新岗位需求清单、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精准推送县内就业岗位信息进村入户等,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同时针对残疾人、脱贫户、大龄劳动力等特殊群体,抓好外出就业困难人员岗位开发,实施“岗位开发+精准帮扶”双轮驱动,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开发保洁、护路、巡河等公益性岗位11000余个,每年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000余人;2021年以来,引导19家帮扶车间就近吸纳带动就业850余人;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为困难群体提供“1311”就业服务,5年来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3000余人次。
山海为弦,共振成歌。
惠东县与望谟县携手推进的东西部劳务协作,不仅为望谟县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提升了就业技能和增收致富的底气,也为东部城市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持。今年,望谟县共有8.6万余群众受益东西部劳务协作端稳就业“饭碗”。惠东与望谟将持续深化劳务协作,助力望谟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 唐波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发布于:贵州省东南配资-加杠杆软件-配资股网-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