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传奇:从相士预言到女皇之路的旷世人生】
公元624年,在蜀地(一说陕西)一座朱门高墙的勋贵府邸中,伴随着嘹亮的婴啼声,武士彟与杨氏迎来了他们的掌上明珠。这个裹在锦绣襁褓中的女婴尚在咿呀学语时,便迎来了改变命运的邂逅。某日,名震京城的相士袁天罡登门拜访,当他见到雍容华贵的杨夫人时,突然双目圆睁惊呼:\"夫人龙章凤姿,必诞麟儿!\"杨氏闻言莞尔,故意命乳母抱出作男装打扮的婴孩。袁天罡凝视婴孩的面容后竟踉跄后退,颤声道:\"此子龙瞳如炬,凤颈生辉,乃九五至尊之相!\"随即又扼腕叹息:\"惜乎身为男儿,若为女子,必为天下共主!\"这个被相士断言\"贵不可言\"的女婴,正是日后颠覆大唐江山的武则天。
这段充满宿命色彩的传说虽经千年流传难免演绎,但历史记载中的武氏家族确实显赫非常。其父武士彟作为太原元从功臣,助李渊建立唐朝后官至荆州都督,获封应国公;母亲杨氏更系出名门,乃隋朝观德王杨雄之侄女、遂宁公杨达的掌上明珠。父亲早逝后,十二岁的武则天随寡母离开荆楚水乡,重返长安这座承载着权力梦想的帝都。朱雀大街的铜驼暮雨、太极宫的飞檐斗拱,都在少女心中埋下了野心的种子。
展开剩余68%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一纸诏书改变了武则天的命运。十四岁的武家少女以\"容止美\"入选后宫,获封五品才人,赐号\"武媚\"。然而太极宫的夜雨打湿了多少红颜梦,这位聪慧过人的少女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始终未能晋位。转机出现在贞观末年的病榻前,侍疾的武才人与太子李治四目相对的瞬间,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太宗驾崩后,按制入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用浸透相思的绢帕诗笺,将新帝的心牢牢系在青灯古佛之外。
永徽二年(650年),高宗李治在太宗忌日驾临感业寺。当皇帝的手指拂过写满情诗的贝叶经时,蓄发还俗的诏书已悄然拟就。再度入宫的武则天不仅带着隆起的孕肚,更携着淬炼多年的政治智慧。她先以雷霆手段击败宠冠后宫的萧淑妃,又在永徽六年(655年)上演了震惊朝野的\"扼婴案\"——《资治通鉴》冷峻记载着她亲手掐死襁褓中的安定思公主,嫁祸王皇后的血腥一幕。这场以骨肉为筹码的政治博弈,最终以\"废王立武\"的结局,将大唐的凤印交到了这个狠辣女人的手中。
显庆五年(660年)起,缠绵病榻的高宗将朱批御笔递给了枕边人。武则天以\"二圣临朝\"的旷古奇观,在紫宸殿的屏风后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时代。当高宗惊觉皇后羽翼已丰欲行废立时,满朝文武竟无人敢接诏书。她先后经历长子李弘暴毙、次子李贤谋反的骨肉相残,最终在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时,以\"军国大务兼取天后进止\"的遗诏,将帝国权柄尽收囊中。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以太后之尊连废中宗、睿宗二帝,将李唐宗室屠戮殆尽。当徐敬业扬州起兵的烽火被扑灭后,天授元年(690年)重阳节,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祭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以\"曌\"为名,如同她亲手创造的新字——日月当空,光耀寰宇。
晚年女皇在立储问题上陷入两难:武氏侄儿与李显孰贤?当狄仁杰以\"姑侄与母子孰亲\"点破利害后,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张柬之发动的政变中黯然退位。临终前,她终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与高宗合葬乾陵。那块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而她的传奇人生早已写就:先后为太宗才人、高宗皇后,废立四帝,临朝称制二十余载,开创殿试制度,发展科举,其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用铁腕与智慧在男权社会中谱写了空前绝后的女性史诗。
发布于:天津市东南配资-加杠杆软件-配资股网-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