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能源行业迈入绿色转型关键阶段。协同发展共识、资源布局优化、政策精细化等挑战依然存在。着眼“十五五”,中国应如何应对挑战、实现绿色能源突破?
7月4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主办"能源中国——全面加速绿色能源转型推动协同发展"活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会上表示,面对全球绿色转型的外部挑战,中国必须坚持"不能退"的立场。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更无退路可言。
自“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中国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崛起为全球绿色技术产业高地。
在分析全球绿色产业格局时,刘世锦表示,中国光伏组件、风电设备等关键产品已占据全球供应链70%以上份额;光伏发电在过去十年间成本下降了90%,当前度电成本相当于燃煤发电的一半;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提前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5%的目标更提前11年达成。“这种超预期增长,既突破了政府规划,也超越了企业自身预判。”他说。
当前,全球格局也在面临新的冲击。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8%。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着手削减新能源补贴,“松绑”石油开采,冲击全球绿色转型。
对此,刘世锦认为,到目前阶段,中国新能源发展已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通过创新大幅度降低了一些关键性绿色技术成本,现在风能、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燃煤相比,投入产出的经济性已具有较强竞争力。
面对挑战,中国需要在关键领域持续推进改革。刘世锦特别强调了中国新能源发展当前面临的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引发的电力系统稳定性挑战。刘世锦强调,在供给侧,需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选择建立一种以新能源为主导或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在需求侧,要尽快推动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过渡,并且把碳排放双控量化目标落实。
谈及“十五五”及更长一段时间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刘世锦认为,“还需要保持一个适度快速的增长”。中国经济近年来稳定增长,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崛起功不可没。未来要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这样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增强竞争力。
东南配资-加杠杆软件-配资股网-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