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庐民间土菜】合肥滨湖土菜“人气王”
2025《大石代餐饮》推出全新专题《土菜》系列,旨在通过中国土菜品牌推介,对全国特色土菜品牌、土菜模型、土菜风潮,展开深度调研与解析,探索当代土菜内核以及发展趋势。
本期,我们来到位于合肥滨湖的土菜馆爆店【茅庐民间土菜】,品牌在2023-2025年短短两年时间内,连续开店3家,且持续稳居滨湖区热门和好评榜第一。
小编回访当天是周二,即便是工作日,午餐口大厅早已满员,需要临时在加公区加3-4桌,店长介绍说这已经是每天的常态,且当天晚餐推掉了最少10个包间的客人。
每天包间都是一桌难求,需要提前预订; 开餐1小时之内特色菜(老鹅泡饭、女山湖杂鱼锅等)几乎全部售罄; 周六日以及节假日,甚至需要店长亲自下场掌勺。展开剩余91% 【茅庐民间土菜】社区商圈街边店模型 ✅品牌名称:茅庐民间土菜(中山路店) ✅坐标:安徽·合肥 ✅出品:合肥土菜 ✅门店面积:500㎡ ✅人均消费:¥80-100 ✅门店选址:社区商圈街边店 ✅目标客群:70'80'90'后 ✅消费需求:服务本地家庭消费、朋友聚会/宴请、小宴会等消费需求,以及社区部分便餐、休闲餐需求01【茅庐民间土菜】定位“人均80-100元高性价比社区土菜馆”杀出重围1、全国土菜看安徽,安徽土菜看合肥
土菜馆——近两年最热的开店风口之一。成为禁酒令下餐饮市场最鲜活、最受欢迎的“餐饮密码”。而合肥无疑是备受瞩目的土菜考察胜地之一。
从合肥到六安,从巢湖到庐江,安徽各地的“土菜馆”正在扎堆出现。火出圈的现象级土菜馆有:傻子土菜、地道六安菜、锦铭·地摊大排档、茅庐民间土菜、陈家味土菜馆等。土菜馆靠一道道家常味,做到了百万级月营业额。
而当下热门的合肥“土菜馆”似乎在市场的检验与认可中越来越成为一个标准化定义,主要指那些食材新鲜、环境舒适、菜品精致、消费合理、服务过关的人均百元或百元之上的“精致土菜”。
风口之上,【茅庐民间土菜】如何脱颖而出?
2、【茅庐民间菜】定位人均80-100元高性价比社区商圈土菜馆,撬动大众日常多元、高频消费场景
①抢占人均80-100元左右的土菜价格段,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避开合肥土菜市场的主流价格段,以高性价比为核心,实现同等品质价格更优、同等价格品质更高,构建差异化竞争;
②区域深耕,均衡稳步扩张立口碑:
扎根滨湖区,避开老城区的激烈竞争,2年3家店,稳健扩张策略确保每个门店运营扎实,口碑好,复购高、黏性高,深度挖掘区域市场潜力;
③选址社区商圈街边店,客群稳定:
依托健全商圈业态,覆盖社区家庭、周边写字楼及办公单位等,客群相对集中稳定,以服务社区家庭消费、聚会/宴请、小宴会为主,补充周边便餐、休闲餐等消费需求;
④地毯式布局,提升门店管理与客群转化效率:
控制三家店直线距离在2.5公里内,实现管理半径最小化,降低运营成本。便于客户内部转化,形成品牌聚集效应,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
⑤优化500㎡左右标准化店型,小规模、轻投资。
02 定位本地家常土菜,让好食材,回归百姓消费“徽菜的根其实就是土菜逻辑,也就是地方特色菜,它的土不是土里土气,而是指使用本土食材和通过简单的烹饪做出的美食”。所谓的合肥土菜、家常菜土菜比拼的就是“好食材”。
而作为厨师出身的【茅庐民间土菜】创始人陈总,重食材重菜品重口味,对土菜品控的要求更高。
1、食材溯源:原材料好,出品才能好
①原材料选材标准:新鲜、时令、本地。
安徽土菜的“土”,不是指的“土里土气”,而是“土生土长”,它讲究的是:地气、原味、实在。比如,当地女山湖鲜鱼当日到店,全程现点现杀,确保鲜活;
②80%的原材料来自本地农村,从源头保障地道风味。
自种蔬菜基地直供,老家农场的鸡鸭鹅,青柿子等时鲜现摘现卖;
③手工现做,拒绝预制。
芋圆、蛋饺等需要二次加工的食材也是当天手工现做,一个月一万多斤用量的菜籽油也是家里人自榨的;
④坚决不使用冻货。
部分食材按日限量供应,卖完即止,杜绝隔夜。比如,牛肉烧牛筋(十大必点菜之一)每天限量15份,老鹅泡饭的大鹅,农场收多少卖多少。
2、食材好,只需简单做,还原家常、本味的菜品口味
①拒绝过度调味,减盐减色改良,契合健康饮食需求,突出食材本味,还原家常口感。
②烹饪方式简单化,确保菜品口味:家常,本味、下饭、有锅气、普适性广。
③菜品制作标准化程度高,保证口味稳定性。降低厨师依赖程度、减轻厨房压力。
3、菜品结构合理丰富,量大实惠,满足社区餐饮丰富多元的家常选择
①80道左右的菜品,相对丰富的选择,刚需/休闲/聚会需求兼备。
②菜品结构清晰,好点菜。
爆款、招牌、必点等特色鲜明,加强产品记忆点;主材/烹饪/搭配相对丰富;拓宽客群的覆盖面,增加适配老人/女士/孩子的菜品等。
③控制SKU(最小库存单位)种类数量,降低原材料库存和损耗。比如,鱼头炖汤,鱼尾红烧。
④提高菜品研发力度。
制定每月新品研发指标,保持消费新鲜感和吸引力。
03 首创“诗意乡土”场景化体验革命,以美好拓宽客群,优化经营配比1、场景化体验升级:从粗粝乡土到诗意茅庐,突围本地土菜市场同质化竞争
有人说,合肥土菜馆里那些粗粝、直白、蛮横的“土味儿”,不追求摆盘的艺术,不屑于口味的妥协,而只专注最原始、最热烈的烟火气,才是合肥土菜真正无法被替代的魅力所在。
但在消费降级,体验升级且极度内卷的合肥土菜环境之下,【茅庐民间土菜】从本地市场、品牌基因以及消费者体验出发,打造差异化“诗意乡土”场景化体验,适配更广泛人群。
①保留一二店“土”的底色,体验上往“诗意、文艺、精致、民宿”里边走,提升品牌调性。
②场景体验依然延续“茅屋””乡野”的土菜主题,强化品牌认知。
③软性文化植入,空间软装以“年代感+生活化”强化乡土记忆锚点。
▲材质上多选用竹编、茅草、老木头、砖石、夯土等,所选材质营造出乡野、乡土的氛围,但又与空间的大地色系/布局/节奏/构图/搭配等诗意、文艺的调性相得益彰。
▲“茅”即农村茅草屋,“庐”合肥简称庐,而茅屋亦有茅庐的雅称,如三顾茅庐。店内“茅庐”概念无处不在:外观的意象化茅屋造型,门口采用老式的木制大门,贴对联,颇有老家院子的感觉;门厅的“茅庐”造型,亦强调四水归堂之寓意;散台区通过意向解构手法,搭建现代版茅草屋,左右两边通过金属格栅增加私密性,朦胧且通透。
▲比如,角落里陈设的有年代感的老坛子、公区的草帽蓑衣等,将乡土生活场景拆解为符号化元素,用 “看得见的乡愁” 深化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包间以“生产队、一大队、二大队”命名,以年代感强化记忆点,同时内部搭配老家老屋造型,兼顾乡土趣味与聚会格调。
2、优化经营配比,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就餐体验
✅土菜明档新模板,突出新鲜、干净、清爽、烟火气的售卖氛围
①明档前置,确保顾客进店前就能看到火爆的人气氛围;
②明档面积缩小,布局设计更精致更合理。比如,强化重点产品体验,当地女山湖的鱼鲜、精品点菜墙等;
③强化明档点餐体验感,通道相对更宽敞,客人体验更舒服;
④明档布局形式采用当下合肥土菜的标准模板:
大面积电子点餐墙-展示效果好,明亮、鲜活、质感、有重点,菜品结构清晰,降低点餐选择成本; 点餐墙搭配以食材原料呈现的菜品冰柜-透明、直观、干净、可见、看菜点餐,所见即所得; 当地水产档前置-鲜活鱼鲜,现点现做,占据视觉中心,放大特色品类优势; 本地新鲜、当季、特色原材料推头-增加烟火气,原生态好食材展示; 明厨亮灶-透明化操作看得见,增强售卖氛围。✅优化空间布局,动静分离。
①整体采用一层散厅、二层包间的大布局架构。
一层就餐空间烟火气十足,二层包间聚会属性更强;
②人均面积4.0㎡/人,平衡盈利和体验,空间体验比之一店二店更宽敞更合理;
③散厅采用独立卡座,确保一定的私密性,且设计感和舒适性更强;
④包间就餐的丰富性和调性升级,舒适性和聚会属性增强。比如,包间大/中/小户型更全面,最大22人包间更是一桌难求;附带掼蛋桌,满足本地聚餐特色。
小结土菜,代表最本质的百姓消费,让品牌竞争之间的差距拉小,但回报的是品牌的美誉度、黏性和复购的提升。而百姓消费对高性价比的需求,也让品牌对“虚名”的要求降低,倒逼餐饮品牌“去需求实”。
发布于:河北省东南配资-加杠杆软件-配资股网-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